犬腺病毒 (Canineadenovirus) 同义名:传染性犬肝炎病毒,罗巴斯病病毒(Rubarthdiseasevirus),狐脑炎病毒,犬喉气管炎病毒,幼犬咳嗽病毒。
1947年,Rubarth最先描述了犬的传染性肝炎。1959年,Kapsenberg分离获得病毒,称为犬传染性肝炎病毒。1962年,Ditchfield等分离获得单纯引起呼吸道病变(喉气管炎)而不引起肝炎的腺病毒,即A26株(多伦多A26/61)。有人将犬传染性肝炎病毒称为1型,将A26株病毒称为犬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即2型。A26株在毒力、可溶性抗原结构、细胞感染范围以及红细胞凝集范围方面都与标准株犬传染性肝炎病毒有些差别。但是应用A26株免疫的犬,却可有效地产生对强毒犬传染性肝炎病毒的免疫力。随后并发现,1型病毒也能引起单纯的呼吸道疾病,因此认为2型是1型的一个变异株。犬传染性肝炎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犬不分品种、年龄和性别,可以全年发生,但以刚离乳到一岁以内的幼犬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最高。主要是通过被病毒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饲养用具传播。特别是病后恢复的带毒犬,可在6~9个月时间内从尿排出病毒,成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胎盘感染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1984年,夏咸柱等在我国首次分离到犬传染性肝炎病毒,证实了我国犬中也有犬腺病毒1型的感染。1989年,钟志宏等从患脑炎的狐狸中分离到了犬腺病毒1型,即狐狸脑炎病毒。随后,哈尔滨、北京、上海、昆明等地相继分离获得病毒。犬腺病毒2型的分离尚未见公开报道,但从临床报告及犬肠源性腺病毒研究来看,犬腺病毒2型野毒株感染在我国也比较普遍。可以认为,犬腺病毒感染是犬、狐重要的疫病之一。
聽
上一篇:哺乳动物腺病毒属
下一篇:犬腺病毒血凝性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