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红曲米;红曲霉;分纯;鉴定聽
中图分类号:TS201.3聽 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文献标识码:A
自1884 年Van Tieghen 首次分离出红曲霉,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近几年红曲霉的许多功效相继被证实后,红曲菌的相关专利陆续出现。自1975年至1997年为止各国关于红曲霉的专利将近200 篇[1]。目前红曲色素应用是红曲研究的主要方向,近20年有近40%的专利都在此领域。1979 年红曲霉被发现可产生胆固醇合成抑制剂,红曲霉降血糖、血压及胆固醇功效即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2]。
另外作为食品添加剂也是红曲应用的主要方向,有关添加红曲成为功能性食品的专利有31篇,且多在日本申请。还有用于生产各种酶的专利15篇,以及在化妆品、处理废水、饲料上的应用[3]。对红曲霉的研究已从红曲色素扩展到有关降血压、血糖及胆固醇,红曲霉抗菌作用等多个方面。
本论文报道了对广西所产红曲米中红曲霉的分离纯化工作。对广西武宣一带的红曲米中的红曲霉进行分纯,得到了7个纯培养,进行了属的鉴定。发现其中一株有较为突出的抗菌能力(另文发表);还有一株有较为突出的产红曲色素能力。研究成果扩大了红曲霉的菌种库,为发掘红曲霉生物资源做了有益工作。
1聽 实验材料
1.1聽 红曲米:取自广西武宣地区,是居民制作红糟酸所用的发酵剂。
1.2聽 培养基:富集活化液:120Bx米曲汁900mL,乳酸7mL,无水乙醇100mL,于
2聽 研究方法
2.1聽 红曲霉的分纯与鉴定:取红曲米25粒放入100mL富集活化液中,
米曲琼脂汁培养基,对数稀释倾注法分纯。以无菌操作将生长迅速、健壮的菌落,挑取放到
富集活化液中继续富集活化,待培养5天后重复上述分纯操作,经过多次操作就可以分离得
到红曲霉纯培养。
聽聽聽 通过菌落形态、菌丝体形态观察,耐酒精、耐NaCl实验,进行红曲霉纯培养的鉴定。
2.2聽 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研究:用米曲汁培养基,遮光,
3聽 实验结果
3.1聽 红曲霉的富集活化
活化培养的第二天,红曲米开始有附着的白色菌丝;第三天红曲米上浮,米身附着大量菌丝;第四天红曲米全部上浮,菌丝开始粘连;五天以后出现白色菌膜;七八天后白色菌膜转变为红色。根据菌体质量测定,红曲霉生长对数期大约处于第五、第六天,最适合用作接种材料。
3.2聽 红曲霉的分离鉴定:
表1 7株红曲霉纯培养的菌落形态
编号聽聽聽 (mm)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 聽聽聽聽聽聽聽聽
M-1
M-2聽聽聽聽 20聽聽聽聽聽聽 圆形皮膜状聽聽聽 有皱折聽聽聽聽 白色聽聽聽聽 不凸起聽聽聽聽聽 红色聽聽聽聽聽聽
M-3聽聽聽聽 38聽聽聽聽聽聽 圆形绒垫状聽聽聽 辐射状聽聽聽聽 橙色聽聽聽聽聽 凸起聽聽聽聽聽聽 橙色
M-4聽聽聽聽 40聽聽聽聽聽聽 圆形皮膜状聽聽聽 辐射状聽聽聽聽 白绿灰① 不明显聽聽聽聽聽 橙色
M-5聽聽聽聽 29聽聽聽聽聽 聽圆形皮膜状聽聽聽 不明显聽聽聽聽 白铅绿②聽 不凸起聽聽聽聽聽 橙色
M-6聽聽聽聽 20聽聽聽聽聽聽 圆形皮膜状聽聽聽 不明显聽聽聽聽 白绿③聽聽聽 不凸起聽聽聽聽聽 橙色
M-7聽聽聽聽 42聽聽聽聽聽聽 圆形绒垫状聽聽聽 不明显聽聽聽聽 白色聽聽聽聽 不凸起聽聽聽聽聽 橙色
根据以上形态观察结果,将7株纯培养鉴定为红曲霉属[4]。
根据1992年ATCC真菌目录,红曲霉菌主要可分为三大类。按照文献的检索方法对所得的7个菌株进行测定后,分类结果见表2。
表2聽 7株红曲霉纯培养的分类结果
聽M.purpureur
M.pilosus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 聽>
M.ruber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 >
分纯过程中发现M-1菌株的菌落及其培养液显示出突出的红色。我们对其进行了种的鉴定和红曲色素产生能力的测定。
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
表
代号聽聽聽聽 闭囊壳聽聽聽聽 形状聽聽聽聽聽聽 链形状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 乙醇聽聽聽聽聽聽 NaCl
M-1
根据检索表[5],将M-1菌株鉴定为M.purpureus Wen紫色红曲菌。
米曲汁培养基,
表
第一次聽聽聽聽聽 146.6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 89.8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 62.1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 62.5
第二次聽聽聽聽聽 143.3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 83.8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 57.3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 59.2
第三次聽聽聽聽聽 142.6 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81.3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 60.8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 57.1
平均聽聽聽聽聽聽 144.2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 85.0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 60.1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 59.6
可见M-1菌株产红曲色素能力十分突出,发酵液总色价为144.2μ/mL。
4聽 结论
4.1聽 从广西武宣红曲米中获得了7 个红曲霉纯培养。M-2、M-6、M-1属于紫色红曲霉类(M.purpureus),M-5、M-4属于红色红曲霉类(M.ruber),M-3、M-7属于丛毛状红曲霉类(M.pilosus)。
4.2聽 成功筛选到一株发酵液总色价为144.2μ/ml的红曲霉菌株M-1。经形态观察和耐酒精、耐NaCl能力实验鉴定为紫色红曲霉(M.purpureus Wen)。说明广西武宣地区的红曲米中的红曲霉在产生红曲色素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潜力。
4.3聽 关于M-1号菌株所产色素的成分、性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以M-1作为出发菌株,通过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开发红曲色素生产菌株具有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彦霖,李昭蓉,陈建州等.红曲菌种的研究开发与应用[J].食品工业月刊(台),1998,30.
[2] 路秀玲,赵树欣,宫慧梅.红曲霉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食品科技,2001,(1):43-46.
[3] 贾波,周立平.红曲霉研究之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2, (6):32-35.聽聽聽
[4]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29-136.
[5] 戴芳澜.真菌的形态和分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
聽
上一篇:粗糙链孢霉培养基
下一篇:醋酸杆菌最佳诱变剂的筛选
相关文章: | |
红曲菌株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