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杀菌是以杀灭微生物为主要目的的热处理形式,而湿热杀菌是其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它是以蒸气、热水为热介质,或直接用蒸汽喷射式加热的杀菌法。
利用热能转换器(如锅炉)将燃烧的热能转变为热水或蒸汽作为加热介质,再以换热器将热水或蒸汽的热能传给食品,或将蒸汽直接喷入待加热的食品。
加热剂种类 |
加热剂特点 |
蒸汽 |
易于用管道输送,加热均匀,温度易控制,凝结潜热大,但温度不能太高 |
热水 |
易于用管道输送,加热均匀,加热温度不高 |
空气 |
加热温度可达很高,但其密度小、传热系数低 |
烟道气 |
加热温度可达很高,但其密度小、传热系数低,可能污染食品 |
煤气 |
加热温度可达很高,成本较低,但可能污染食品 |
电 |
加热温度可达很高,温度易于控制,但成本高 |
聽
聽
一、加热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微生物和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中的微生物是导致食品不耐贮藏的主要原因。细菌、霉菌和酵母都可能引起食品的变质。
细菌、霉菌和酵母
食品中的微生物是导致食品不耐贮藏的主要原因。一般说来,食品原料都带有微生物。在食品的采收、运输、加工和保藏过程中,食品也有可能污染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微生物会在食品中生长、繁殖,使食品失去原有的或应有的营养价值和感官品质,甚至产生有害和有毒的物质。
细菌、霉菌和酵母都可能引起食品的变质,其中细菌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微生物。细菌中非芽孢细菌在自然界存在的种类最多,污染食品的可能性也最大,但这些菌的耐热性并不强,巴氏杀菌即可将其杀死。细菌中耐热性强的是芽孢菌。芽孢菌中还分需氧性、厌氧性的和兼性厌氧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芽孢菌是导致罐头食品发生平盖酸败的原因菌,厌氧芽孢菌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常作为罐头杀菌的对象菌。酵母菌和霉菌引起的变质多发生在酸性较高的食品中,一些酵母菌和霉菌对渗透压的耐性也较高。
(二)微生物的生长温度
不同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不同,当温度高于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时,微生物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而当温度高到足以使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变性时,微生物即会出现死亡现象。
聽 |
最低生长温度 |
最适生长温度 |
最高生长温度 |
嗜热菌 |
30~45 |
50~70 |
70~90 |
嗜温菌 |
5~15 |
30~45 |
45~55 |
低温菌 |
-5~5 |
25~30 |
30~55 |
嗜冷菌 |
-10~-5 |
12~15 |
15~25 |
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与热致死温度(℃)
(三)湿热条件下腐败菌的耐热性
一般认为,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受热凝固而失去新陈代谢的能力是加热导致微生物死亡的原因。因此,细胞内蛋白质受热凝固的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微生物的耐热性。蛋白质的热凝固条件受其它一些条件,如:酸、碱、盐和水分等的影响。
(四)影响腐败菌耐热性的因素
1、 加热前--腐败菌的培育和经历对其耐热性的影响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细胞本身的遗传性、组成、形态,培养基的成分,培育时的环境因子,发育时的温度以及代谢产物等。
成熟细胞要比未成熟的细胞耐热。培养温度愈高,孢子的耐热性愈强,而且在最适温度下培育的细菌孢子具有最强的耐热性。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发育的孢子耐热性强,营养缺乏时则弱。
2、 加热时--加热温度、加热致死时间、细胞浓度、细胞团块存在与否、介质性状和pH值等方面的因素对腐败菌耐热性的影响。
(1) 加热条件:在一定热致死温度下,细菌(芽孢)随时间变化呈对数性规律死亡;温度愈高,杀灭它所需的时间愈短。
(2) 细菌状态:在一定热致死温度下,菌数愈多,杀灭它所需时间愈长。细胞团块的存在降低热杀菌的效果
(3) 介质性状:包括水分(水分活度)、pH值、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无机盐等,是影响杀菌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
(4) 各种添加物、防腐剂和杀菌剂的影响
3、 加热后--热死效果的检验
腐败菌受热损伤后有如下表现:发育时的诱导期延长,营养需求增加;发育时最适pH范围缩小;增殖时最适温度范围缩小;对抑制剂的敏感性增强;细胞内的物质产生泄漏;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增加;细胞中酶的活力降低;核酸体的RNA分解等。
判断腐败菌是否被杀灭,需测定其热死效果,常通过对经过热处理后的细菌芽孢进行再培养,以检查是否仍有存活。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如果腐败菌没有再生长,说明杀菌工艺适用。
聽
上一篇:实验——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下一篇:食品热杀菌技术及其基本原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