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毒素 | 外毒素 | |
来源 | 革兰阴性菌 | 革兰阳性菌及少数革兰阴性菌 |
产生方式 | 细菌崩解后释放 | 合成分泌到菌体外的 |
化学成分 | 脂多糖(LPS) | 蛋白质 |
稳定性 | 较稳定,耐热 | 不稳定,易被热、酸和消化酶灭活 |
毒性作用 | 弱,对组织无选择性,各种内毒素毒性作用相似 | 强,对组织细胞有高度选择性,并能引起特殊的病变和症状医学.教育网.整理 |
抗原性 | 弱,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作用弱,甲醛处理不能成为类毒素 | 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0.3%~0.4%甲醛液作用成类毒素 |
(1)外毒素是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外毒素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但少数革兰阴性菌也能产生。外毒素的毒性较强,大多为多肽,不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对组织细胞有高度选择性,并能引起特殊的病变和症状。外毒素的化学性质为蛋白质,不耐热、易被热(56℃~60℃,20min~2h)破坏,性质不稳定,易被酸和消化酶灭活。外毒素具有特异的组织亲和性,选择性作用于靶组织,而引起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外毒素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在0.3%~0.4%甲醛液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可使其脱毒,而仍保留外毒素的免疫原性,称类毒素。类毒素可刺激机体产生具有中和外毒素作用的抗毒素。
(2)内毒素是许多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成分(脂多糖),只有当细菌死亡、破裂、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法裂解细菌才释放出来。
各种细菌内毒素成分基本相同,是由脂质A、非特异核心多糖和菌体特异性多糖(O特异性多糖)三部分组成。脂质A是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内毒素的性质稳定、耐热,需加热160℃经2~4h,或用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加温煮沸30min才灭活。内毒素抗原性弱,不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内毒素LPS能刺激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产生IL-1、IL-6、TNF-α等。少量内毒素诱生这些细胞因子,可致发热、微血管扩张、炎症反应等免疫保护性应答,若内毒素大量释放常导致高热、低血压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由于所有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脂多糖结构成分基本相同,故引起的毒性作用大致类同。
内毒素的毒性作用较弱,对组织细胞无严格的选择性毒害作用,引起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大致相同,其主要生物学活性如下:①致热作用;②白细胞增多;③感染性休克;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3)其他毒性蛋白和酶:某些细菌产生溶血素能使血平板上菌落周围出现溶血环,如链球菌溶血素S,大肠埃希菌产生的α溶血素、β溶血素,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产生的杀白细胞素,能损伤和破坏中性粒细胞,导致感染中白细胞数量减少。
聽
上一篇:尿液细菌学检查
下一篇:细菌感染的类型